| Country | |
| Publisher | |
| ISBN | 9786299614708 |
| Format | PaperBack |
| Language | Chinese |
| Year of Publication | 2025 |
| Bib. Info | 188p. |
| Categories | Anthropology/Archaeology |
| Product Weight | 400 gms. |
| Shipping Charges(USD) |
名曰更生人— 走过大风大浪,如今领悟平凡才是幸福 这本书籍记录的不仅仅是监狱的生活,还有囚友的生命故事。 2019年,我代表《风采》杂志去采访被特赦出狱的前死囚; 数年后,回头看这些更生人他们的人生路,庆幸的是,他们并没有重蹈覆轍,风雨中仍然一路向前。 其中有类似电影《监狱风云》里的“大哥大”—进出监狱三十年,50岁那年特赦。他说他的人生50后才开始:50岁才开始学习当儿子、丈夫和父亲。在父亲的角色里,缺席的部分,如今以行动加分:每天早上比儿子早起先煮好一壶热水、扫地和洗衣。母亲去世时他在狱中,深切感受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。 出狱后,他成为“一名好仔”,甚至有点“宅”,他说放工就回家陪太太,哪里都不去;现在,他已经是建筑工地的工头了。 其他更生人,逃过一劫之后,都各自有自己的领悟。有的当小贩、有的在修车厂工作、也有当跌打医师的。经过大风大浪之后,他们才觉悟—自由,就是幸福,最后选择过平凡的人生。 我不是在弘法,就在弘法的路上 这些年,感动我的是“黑暗中点灯”的郑素福师兄,27个年头风雨不改往返监狱弘法。 师兄早年一边做饮食生意,一边到监狱弘法,每天需要很早就起来准备食材,中午收档后立马赶去两处监狱弘法。时间一久,身体负荷不来,后来他便结束饮食生意,专心在做监狱弘法。 星期一他会先去加影监狱给普通囚犯及死囚上课,接着下午再到双溪毛糯监狱教学。 星期二在文冬监狱—那一天比较忙,需要来回吉隆坡和文冬,还需要上两堂课。 星期三南下马六甲分别为两处监狱授课;到了星期四,又回到双溪毛糯上课。 一年授课300多堂,名副其实“我不在弘法,就在弘法的路上”。 二十多年来无偿的付出,有人笑他不务正业。为什么放弃稳定的工作去帮助犯人?一般人的观念里,囚犯就是社会的寄生虫。 然而这么多年来,他都没有想过要放弃他们,每一年农历年一定张罗至少一万五千粒蕉柑送到监狱,“ 只是加影监狱就有六千人。”师兄说,他们收到蕉柑,有些舍不得吃,有些眼眶泛红,因为想起往年和家人一起过年的情景,所以会特别珍惜。 更生人在菜园小屋 有些囚友出狱后,走投无路,居无定所,甚至睡在废弃的屋字或废墟里。只要囚友打电话给他,他就把他们载来中心,带他们去吃一餐,买一两件干净的衣服,再帮他们找工作。 疫情前,他在森美兰林茂租了一块地,给出狱后的更生人,“自己做老板、自己种菜、自己卖菜”。 菜园里种着菜心、辣椒、木瓜,一片欣欣向荣。菜园小木屋是前死囚阿德和其他更生人一起帮忙搭起来的。为了省钱,材料是废弃的木板和收废站捡回来的大门。所以你可以看到小木屋是各种“合成品”的杰作。 他们笑说这是世界上“独一无二”的小房子,并给它取名“幸福的小屋”。菜园里还养了6、7只流浪狗。现在已经增加十多只,主人吃什么,它们就吃什么。原因很简单:狗粮很贵。 (后续)